为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民政部印发相关文件,提出打造一批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社区”样板,补齐社区服务设施短板,全力改善人居环境,努力做到居民有需求、社区有服务。本期我们邀请全国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专家委员会委员、民政部研究基地东北大学城乡社区建设研究院院长张雷解答关于“完整社区”的相关问题。
问:张院长好,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提出过“15分钟社区服务圈”建设,请问“完整社区”和“15分钟社区服务圈”有什么关系?
张雷: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人们为了生活而来到城市,为了生活得更好而留在城市。”但是随着工业化进程席卷全球,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高速发展的中国城市已经完全不是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眼里的样子了。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大尺度的城市功能区划分通常会让我们的居住区日益远离生活服务区,服务碎片化成为困扰居民生活的大问题。
“15分钟社区服务圈”破解社区生活服务不便捷难题。“15分钟社区服务圈”概念的提出回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要求居住在一个社区的居民从居住地出发,在步行15分钟的时间范围内可以抵达方便、快捷、舒适的社区服务场所,享受到由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社会力量提供的志愿互助服务,以及通过启动市场机制提供的便民利民服务和特色服务等。
“15分钟社区服务圈”主要着眼于社区服务综合体建设,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使社区超市、农贸市场、日常餐饮、家政、快递、家电维修等便民利民服务集聚发展,打造提供一站式社区集成服务场所。
“完整社区”对社区生活品质提出更高层次建设要求。“完整社区”的概念最早是由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两院院士吴良镛提出的,他认为人是城市的核心,社区是人最基本的生活场所,社区规划与建设的出发点是居民的切身利益。社区不仅包括住房问题,还包括服务、治安、卫生、教育、对内对外交通、娱乐、文化公园等多方面因素。“完整社区”既包括硬件又包括软件,内涵非常丰富。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完整社区”是一个教育、医疗、购物、娱乐、健身等生活配套设施更加完善的社区,它包括了“15分钟社区服务圈”建设的基本要求,但是它的内涵比“15分钟社区服务圈”更丰富,建设品质要求显然更高,更符合现代生活节奏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也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型社区发展方向。
“完整社区”建设不仅包括“15分钟社区服务圈”要求的完善社区服务设施,还要打造宜居的生活环境,高效妥善解决居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包括社区供水、排水、供电、道路、供气、供热、安防、停车及充电、慢行系统、无障碍和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了顺应居民对美好环境的需求,“完整社区”建设还要求推进公共活动场地和公共绿地的规划,推进社区适老化、适儿化改造,营造全龄友好、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通过引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平台,推进社区智能感知设施建设,提高社区治理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
“15分钟社区服务圈”和“完整社区”建设都要重视机制保障。无论是打造“15分钟社区服务圈”,还是建设“完整社区”,管理体制机制建设都非常重要。必须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社区协商机制,搭建议事协商平台,推进设计师进社区,引导居民全程参与“15分钟社区服务圈”和“完整社区”建设。通过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培育新型社区文化,建立起社区居民的共识机制,增强广大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