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22丨湖北省确定1037个试点 “共同缔造”引领基层治理创新
发布时间:2022-12-28 16:49:13 发布人:阿宁 浏览次数: 3887

12月15日晚,63岁的红安县杏花乡郭受九村村民郭基余,看着家门口平坦宽阔的公路,满脸自豪:这是我们村民一起谋划建设的民心路。


此前,这条路因年久失修且路面较窄,影响沿线4个村群众安全出行。杏花乡组织沿线各村老党员、退伍军人、德高望重老人成立村民理事会,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4个村共筹集资金300余万元,村民积极投工投劳,一条5.5米宽的大路很快修缮通车。


像杏花乡这样的“共同缔造”故事,正在荆楚大地生根开花。


今年5月,省委出台《关于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的通知》,把开展“共同缔造”活动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年9月,全省启动“共同缔造”试点工作,要求每个县、市、区确定5至10个城乡社区或农村自然湾、城市居民小区作为试点,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共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目前,全省已确定“共同缔造”试点1037个。


“共同缔造”活动有着丰富的实践基础。2017年以来,我省红安、麻城、枝江等地在住建部帮扶下,扎实开展“共同缔造”活动试点,探索了一批成功的经验、办法与路径。今年,我省先后在红安干部学院举办两期专题培训班,市县领导干部、基层镇村书记进行了现场观摩和专题学习。


省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推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意见》,省妇联打造100个“姐妹共建·幸福家园”活动示范点,省总工会推出“工会组织12条举措”,省自然资源厅发布“全域国土综合整治13条”……恩施、黄石、潜江等地纷纷部署共同缔造试点工作,通过村湾夜话、“七点半议事厅”等形式,充分调动群众出资、出力、出点子,汇聚最大合力。


宜都市枝城镇全心畈村“共同缔造”小结会上,村党支部书记曹光兆感叹:以前是“干部干、群众看”,开展“共同缔造”活动后,村民们开始“主动干、抢着干”。


修2.jpg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众人共建“拖船埠”



“计划以这片稻田为起点,开通一列观光小火车,直接通往在建的‘小南海’。”12月9日,站在拖船埠村口的瞭望塔上,江汉平原寒意凛冽,但从该村第一书记毛向华的描绘中,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却感受到这片土地致力振兴的火热。

潜江市渔洋镇拖船埠村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曾是一个清冷萧条的村庄。近年来,该村发动村民积极参与、共谋共建,让这片古老的土地重新焕发“红色”光辉。


修3.jpg村民自发修路(渔洋镇供图)



心往一处想
村民唤起改造家园的冲动


走进拖船埠,红五军军部旧址、红六军七师师部旧址等红色印记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虽然有着厚重的历史底蕴,但拖船埠村的资源并没有被利用好,很长一段时间里,贫穷伴随着全村200多户村民。

2021年初,潜江12家市直单位与拖船埠结对共建,拟投入3000万元资金支持文物修缮、美丽乡村等建设,共同帮助拖船埠改变困局。同年8月,市文化和旅游局干部毛向华被派驻拖船埠任第一书记。

众人帮扶心切,但毛向华发现,村民们对村里的发展似乎漠不关心,甚至有些抵触情绪。

“修路建房并不难,难的是村民们思想统一。”毛向华决定请村民“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去年底,在镇里和村“两委”的带领下,几十名村民代表到仙桃、武汉等地的美丽村庄参观学习。

对比自己村里脏乱差,村民们心里受到很大的震动:“老一辈革命家为我们打下了基础,我们这一代人不能给拖船埠人丢脸!”

村民唤起了改造家园的冲动,渔洋镇“趁热打铁”,由党委班子带队,分4个小组在拖船埠多次开展塆台夜话,请村民围绕人居环境、旅游经营、乡风文明、项目建设、平安治理等方面畅所欲言。潜江市委书记向斌也参加拖船埠村群众议事会,听取群众意见。

“拖船埠最大的特色是红色,这个优势不能丢。”“我们离仙桃近,别人发展旅游,我们也可以。”村民们打开话匣子。

村民们的意见被一一记下,打造“红色拖船埠”的规划很快出炉。看到自己的想法变成规划图纸,村民们终于找到“主人翁”的感觉。


劲往一处使
5天内搬迁533座坟墓



按照规划,拖船埠要建设一个占地8000平方米的纪念广场,房屋拆迁和墓地搬迁是最大的难题。


首先是迁坟。几百座坟墓,涉及上百户农户。村“两委”和党员代表、退休教师、乡贤能人等各方力量组成专班,按照“上门宣传不漏一户、广集民意精心选址、尊重民意择期搬迁”的方式分头做工作,把拖船埠未来的效果图展示给村民看,把发展的利好跟村民讲。


孙涛第一个举手答应迁走亲戚的墓地。孙涛200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去年9月回到家乡创业。多名烈士就义处就位于他家承包田里,孙涛主动捐出这块地修建纪念设施。


党员干部带头,群众纷纷跟上。5天内,533座坟墓顺利搬迁。


小南海项目是拖船埠红色村庄建设的核心项目,占地300多亩,村委会主任冯在友第一个把50多亩螃蟹塘捐出来了,损失几万元,其余7户村民深受感动,也主动捐出自家的鱼塘和自留地。


红五军军部旧址前有处老房子,影响施工,而房主人远在东北。退休老支书朱从庆主动承担起做思想工作的任务,他先后两次到东北,找到该房主人。房主人的先祖曾为革命事业作出过贡献,朱从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希望他们家继续为拖船埠的发展作贡献。最终,房主人无偿捐献了这套房子。


建设拖船埠,大家劲往一处使,拖船埠共拆迁近百处建筑,回收13套老房子,使得纪念广场、老街改造、小南海等项目快速推进。





人往一处走
沉寂的村庄人气满满



景美了,人归来,原本沉寂的拖船埠热闹起来。


今年6月,村民胡志兵看到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家门口,萌生想法:把自家房屋改建成农家乐。这是继老船长土菜馆、老周家私房菜、红色船乡农庄之后,村里建起的第4家农庄。


为鼓励村民创业,拖船埠村编制“拖九条”,通过项目认领制、劳务聘任制等方式,鼓励村民以资金、技术、项目、劳务等入股村级经营项目。在“拖九条”政策驱动下,村民新建农家乐、民宿、商铺等旅游业态15家。刚刚建设完成的红色旅游街上,老支书、老船长、婚嫁风味等多家民宿即将建成运营。村民们还学着开通爱彼迎、飞猪、携程、途家等网上店铺,招揽各地游客。


随着红色旅游项目增多,潜江市拖船埠旅游公司应运而生,公司由村集体全资入股,聘请村民参与运营,制定入股和分红机制。目前,村集体注册“拖船埠旅游产品商标”,帮助村民代售农特产品。


家乡的发展,吸引了在外的游子。肖蒙蒙曾就职于武汉一家婚庆公司,今年5月,听说村里常常接待红色旅游团,急需讲解员,她决定回到村里,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安心工作。


如今的拖船埠已成为当地有名的网红打卡地,正在申报3A级旅游景区。


毛向华说,下一步,拖船埠还会建露营基地、亲子营地,等核心项目陆续完成之后,村集体年收益有望达到140万元。





什么是共同缔造


总体要求

以城乡社区为基本单元,以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以建立和完善全覆盖的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社会治理体系为目标,以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为路径,坚持党建引领、群众主体,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坚持试点先行、稳步推进,深入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凝聚强大动力。

试点安排

每个县(市、区)确定5至10个城乡社区(农村自然塆、城市居民小区)作为试点。

主要任务

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在试点中探索形成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方法和机制。

修4.jpg武汉市黄陂区杜堂村,一对新人举办草坪婚礼



咱村干部越干越有底气
麻城市黄土岗镇张家墩村党支部书记 张华


我们张家墩村地处“菊花之乡”麻城市黄土岗镇,2016年引入市场主体,建成菊香人家景区,高峰期每天有上万游客。


美中不足的是,紧挨景区的李花楼塆脏乱不堪、缺少规划。今年,我们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把李花楼塆的面貌彻底翻了个新!


哪些地方拆?建成什么样?按过去办法,靠我们村委会几个人坐在屋里“抓脑袋”。这次不一样,我们把主动权交到村民手里,通过一场又一场塆组会,汇民意、聚民声、集民智,形成共同缔造建设项目清单。群众参与决策共谋,村落改造顺利推进。群众自发拆除闲置房屋、私搭附属房、牛栏猪圈等120余间,没要一分钱补偿。


其中,有一件事让我触动很大。村民伍运清搭建的一间厨房,阻碍屋后邻居通行多年,就是不拆,成为“钉子户”。塆组会上,他非常认同改造方案,认为村庄建设自身受益,主动要求拆除厨房,为村民出行让开道路。


过去,村干部想在塆里推动一件事,经常是“无人拢场”,还有等着看笑话的。这次李花楼塆改造,处处都能看到群众参与的身影。68户村民全部主动参与土石方挖掘、排水管铺设,出工出力不要报酬。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环境美了,产业也发展起来了。村里依托菊花产业优势,将不断健全市场主体、村集体、农户利益联系机制,引导农户参与菊花种植、加工、观光等产业链条,在家门口就业,日子越过越红火。


共同缔造活动的深入推进,让我深刻领会到:只要党员干部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同围一张桌、同坐一条凳、同商一件事,就没有解不了的难题。


修5.jpg昔日贫困村——麻城市石桥垸村旧貌换新颜  蝶变为全国“共同缔造”试点示范村



一口塘“唤醒”民力


安陆市王义贞镇朱桥村村民 张兴朝


银杏染初冬,满树黄金甲。我们朱桥村有着比自然美景更醉人的场景:几台挖掘机正忙着翻修、扩充当家塘堰,大家一起动手。


家门口的这口塘堰几十年没有修整,这次整好后能派上用场,再也不用大老远地挪水、借水了!


这口当家塘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朱桥村处于丘陵地带,区域性、季节性干旱频发,当家塘堰本应在农田灌溉上挑大梁。可是,因为年久失修,当家塘堰的灌溉功能严重下降,每年农忙时,灌溉用水就成了村民们头疼的事。


因为用水不便,每年都有村民弃耕,我舍不得祖辈的田地,还是勉强种了7亩水稻。


正在加紧建设的塘堰蓄水项目,终于“治”好了我的心病。


通过专业规划设计,把当家塘和相隔不远的另一个水塘打通,深挖清淤,筑底护坡,恢复水系流通,提升蓄水量。同时,还修一条1000米的引水渠,建起泵站,引郑家河水以备不时之需。工程建好后,至少可供五、六、七、八四个组农忙时节足量用水。


这口塘修到我们心坎上,我和村民们穿上“共同缔造志愿者”工作服,自发自愿参与建设,有的出工,有的出力。


共同缔造好,解决我们急难愁盼的事,让村民焕发“主人翁精神”,把“你”和“我”真正变成了“我们”!


修1.jpg11月2日,光谷智苑社区的共享花园  居民们一起栽种花草美化家园




记者手记


关键在发动群众




为什么干部辛辛苦苦干事,却得不到群众的理解和认可?为什么明明是民心工程,老百姓却不太买账?


归根到底,是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调动起来,干部与群众没有“坐到一条板凳”上。


当前,我省城乡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民生诉求纷繁复杂,社会治理的复杂性与难度日增。直面基层治理新的挑战,需要用新的思路、新的办法来解决新的问题,共同缔造正是这把破题的“金钥匙”。


共同缔造,其实质就是组织群众、发动群众。


发动群众,不是喊喊口号,做做样子,更不是把群众召集起来开个会、发个言,而是让群众从内心里关心关注村里的事,愿意共谋共建“一起干”。


评判“共同缔造”质量好与坏,要看群众有没有出资出力、投工投劳,要看有没有“花小钱办大事”,更要看群众在参与“共谋”“共建”“共管”“共评”的过程中有没有更多的获得感。在共同缔造中,凡是忽略做群众工作过程的,说明仍是采用老思路、老办法,没有真正领会共同缔造的内涵。


发动群众急不得,也不可能立竿见影,要长期心贴心,知道群众想什么、要什么,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将心比心,从群众需求入手,想到“点子”上,忙到“紧要”处,做到“一枝一叶总关情”。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还得依靠群众。群众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无限的创造力,要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激发他们的潜能,汇聚民智,激发民力,共创美好生活。


发动群众要走上制度化、长效化的轨道,把民意诉求表达、干部联系群众等工作方法贯彻共同缔造的始终,让干群在共建共治共享中,不断增进情感。


我想说: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